汉语语法史 全套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9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漢語語法史精品講義稿 目錄 緒論 第一節 漢語史的對象和任務 第二節 漢語研究的三個階段 第三節 研究方法 第四節 漢語史的分期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名詞 第一節 詞頭 第二節 詞尾 第三章 數詞 量詞 第一節 數詞的發展 第二節 單位詞(量詞)的發展 物量詞的發展 動量詞的發展 第四章 人稱代詞的發展 第一節 人稱代詞 第二節 尊稱和謙稱 第三節 代詞“自”、“相”、“莫”、“或” 第五章 指示代詞 兩個特殊代詞:“者”和“所” 第六章 疑問代詞 第七章 動詞(上) 時態助詞“了”、“着”、“過” 第八章 動詞(下) 第九章 形容詞和副詞 否定詞“弗”、“勿”的用法 第十章 介詞和連詞的發展 上古的主要介詞 介詞兼連詞 上古的主要連詞 實詞的虛化 第十一章 構詞法的發展 第十二章 係詞的產生及其發展 第十三章 詞序的發展 第十四章 長句的發展 第十五章 使成式的產生及其發展 第十六章 處置式的產生及其發展 第十七章 被動句的產生及其發展 第十八章 能願式的發展 緒 論 第一節 漢語史的對象和任務 一、對象和任務 漢語史是關於漢語發展的內部規律的科學,在這一門科學中,我們研究現代漢語是怎樣形成的。這就是說,我們研究現代漢語的語音系統、語法結構、詞彙、文字是怎樣形成的。 語言的發展是經過新質要素的逐漸積累,舊質要素的逐漸衰亡來實現的。也就是說,我們要研究漢語發展過程中,到底逐漸積累起來的是一些什麽新質要素,逐漸消亡了的是一些什麽舊質要素。 漢語史首先要和現代漢語取得密切的聯繫,因為漢語史主要是建立在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的比較的基礎上的。 二、目的和意義 目的:徹底瞭解漢語的現在情況和發展前途。 意義:對於現代漢語規範化工作有很大幫助。 第二節 漢語研究的三個階段 我國歷代學者對漢語的研究,從當時研究工作的主流來看,大約可以分為三個階段:語義研究階段、語音研究階段和全面發展階段。 一、語義研究(漢初至東晉末) 漢代崇尚儒學,提倡讀經,學術氣氛很濃,出現了許多經學大師。語義研究方面的代表作有: 1、《爾雅》 它是一部按事物類別編排的同訓詞典。它收集了先秦主要典籍中的常用詞語,加以整理研究,并按同義詞的類屬分類編排,共分《釋詁》、《釋言》、《釋訓》、《釋親》等19篇,開創了辭書釋義的通例,為訓詁學奠定了基礎。 例如《釋詁》第一:“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俶、落、權輿,始也。”其他各章則是事物名稱的簡單分類,并加上定義。 《釋天》第八:“春為蒼天,夏為昊天,秋為旻天,冬為上天。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載。”現在較流行的是清郝懿行的《爾雅義疏》。 此後有《小爾雅》(無名氏)、《廣雅》(張揖)等。 2、《方言》 它是中國第一部記錄方言的詞典,作者西漢揚雄。 《方言》也是按照意義排列的,但是不像《爾雅》那樣系統分類,也沒有“釋詁”等等的類名。例如: 嫁、逝、徂、適,往也。自家而出謂之嫁,由女而出為嫁也。逝,秦晉語也。徂,查語也。適,宋魯語也。往,凡語也。 “凡語”就是現在所謂普通話。方言的不同大多數是詞彙的不同。例如:“舟,自關而西謂之船,自關而東或謂之舟,或謂之航。” 也有一些可能是同一個詞在不同的地區里的不同讀音。例如:“自關而東曰逆,自關而西曰迎。”“逆”和“迎”古音相近,都是“迎接”的意思。較好的注本有清代錢繹的《方言箋疏》、今人周祖謨《方言校箋》。 3、《說文解字》 它是我國按字的偏旁編排的第一部字典,作者東漢許慎。 《說文》全書分成540部,共收9,353字。這一部書決定了將近兩千年漢語字典的命運,因為後代的字典基本上都是繼承《說文》的;它又給予后代漢語語義學巨大的影響,並且在正字法上也起了很大的作用。許慎在說解中有時也引用經傳來說明字義或分析字形,是后世辭書書證的先聲。如“向,北出牖也,從門從口。《詩》曰:‘塞向墐戶’。” 4、《釋名》 它也是分事類編排的,共分《釋天》、《釋地》、《釋山》等八卷二十七篇,是一部用聲訓的方法探求名源的字典,作者相傳為東漢劉熙。劉熙認為一切事物的命名都是有根據的,從語音可以追尋語義的來源。推求的方法是“聲訓”,以同音字和音近字為訓,音近字包括“雙聲字和疊韻字”。例如: 楣,眉也,近前各兩,若面之有眉也。 闕,闕也,在門兩旁闕然為道也。 含,合也,合口停之也。 江,公也,諸水流入其中所公共也。 月,闕也,滿則闕也。 二、語音研究(南北朝初至明末) 南北朝以後,語言研究的重點轉移到語音方面。這有兩方面的原因: 1、爲了研究詩的韻律和節奏,需要明確地分析語音的構造,發現聲調的特性。 2、由於佛經的翻譯,中國語文學者認識了印度的語音學。 音韻學著作 韻書是為

文档评论(0)

别样风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