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制造工艺中铝金属突起缺陷的研究.pdfVIP

半导体制造工艺中铝金属突起缺陷的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秀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学士硕士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的提供参考!!!

2011年11月 第卜t届争目半§体槊№电路、R材料学术会Ⅸ 中国=Ⅲ 半导体制造工艺中铝金属突起缺陷的研究 雷海波,姚亮,扬继业,季芝慧,刘艳平 fl饰华虹NEC电}肯限0d,1.海201203) 摘要: 在半导体生产制造过程中,AIHillock(g/g金属突起)是金属工艺中常见的缺陷之一。通 过对铝金属成膜的工艺参数的实验和研究,发现提高铝的成膜温度,弱化铝的f11I)品向,d厦增 加抗反射层n的厚度,都可以战少或者避免HillcHzk的发生。 关键词 铝金属突起;跌陷:降低 一种比较彻底的解决厅法”“。但是,增加烘烤温度很容易导致另外一种缺陷——hllkk,如图】(钔所示。 这种缺陷在大块销线的侧面更窖易产生.严重时导致可靠性降低甚至短路f如图Im)所示1.大大降低集成0 电路的nr靠性和成品宰。 在模拟电路设训中.常常希望采用高稳定性、低噪声的金属.介质.金属电弈。 般情况下,电容的F电 问题需茧改善的需求更为追剀。本文从金属成膜丁岂参数的角度进行了一系列试验和研究,找到最佳的成 膜T艺参数.减少或避免了hillock的发生。 I9。一凰 (a)hillock的*状 (MP重的hillock 幽I hillwk的*状和P重的hillock 2实验过程 图2所示为山实验所需的膜层堆栈结构。具体流 }楹*目^m#+ 程如下:fi先在砘片上淀积一层500--800珊的氧化“&mB#+ 膜,接着淀积一层薄的钛(■埘E化钛(TIN)或(氯化钛)o*+ TiN忭为牯附层,之后淀积一层400-500nm的锅铜台 ””’繁蒜毫: 金,最后再淀袄上一层薄的钍/氰化钛或TiNf氯化钛) 作为抗反射层。成膜之后.通过光刻的方法将所需要 tm^+ 的图形(如图I所示)曝光,冉通过干法i1蚀T岂,就 可以将膜层堆栈结构刻蚀成所需要的图形。经过去胶 《H+ 清洗后,进入炉管般烤,用KLATencor公司的 KLA235·系列设备查出hillock缺陷。根据缺陷数唏的 多少,优化和确定T芝条什。 目2薄膜镕构 雷海波等:半导体制造工艺中铝金属突起缺陷的研究 layor)钛的 本文主要从粘附层(gh圯layer)钛/氮化钛的厚度、铝铜合金的成膜温度,以及抗反射层(ARC 厚度三个方面进行不同水准的试验。 3结果与讨论 3.1粘附层钛/氮化钛厚度对hillock的影响 保持铝铜合金的成膜温度以及抗反射层钛的厚度不变,针对粘附层钛像化钛的厚度进行hillock的实验 研究,实验结果如图3(a)所示。 (a)不同的粘附层 Co)不同AICu温度 (c)不同ARCTi厚度 图3不同试验条件下hillock的数目(心f代表一个指定的温度或厚度值) 30rim/TiN100nm的粘附层,出 结果表明:只长TiN作为粘附层,其出现hillock的数量最少;生长Ti 现hillock的数量次之:而生长Ti30nm/TiN40nm的粘附层,出现的hillock数晕最多。 30nm/TiN40 进一步的XRD分析(图4所示)发现:不同粘附层上生长的铝膜的晶向差别较大,其中,Ti 40 nm粘附层的铝的(111)晶向最多;TiN 迁移和hillock,以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xmckat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