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三农”现代化及村域转型对农村基础教育的影响和挑战.ppt

我国“三农”现代化及村域转型对农村基础教育的影响和挑战.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我国“三农”现代化的总水平和趋势 表2.全国农业现代化主要指标评价及实现程度(王景新,2009) 3. 农村现代化和农民生活和消费水平的评价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194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3.8元, ——1965年107.2元, ——1978年133.6 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56:1) ——2000年2253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79∶1) ——2008年4761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31:1) ——2009年5153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33:1) 如果把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0元作为基本现代化标准值,2007年实现程度34.5%,2008年实现程度39.7%,2009年实现程度42%。(王景新,2010) 3. 农村现代化和农民生活和消费水平的评价 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恩格尔系数综合反映居民生活质量)。 ——1978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67.7%,1998年下降为53.4%,2007年再次下降为43.1%。 ——2009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43%(已超过总体小康49%的要求,接近全面小康(40%)标准,实现程度为93%)。 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不断改善。1990年农村人均住房面积17.8 平方米,住房价值每平方米仅为44.6元;2007年,人均住房面积增加到31.6平方米,住房价值每平方米提升到287.76元。表明农村住宅品质提升和逐渐向城市标准靠拢的趋势。 (王景新,2009) 二、村域转型对农村基础教育的重大影响 农村经济社会转型对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发展的挑战 1、出生年份人口锐减、办学理念转变等原因,导致农村中小学布局大调整,学校办在“家门口”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全国出生人数、净增数): 1986年2411、1641万人;1987年2550、1815万人; 1988年2484、1784万人;1990年2408、1645万人; 1995年2074、1278万人;2000年1651、834万人; 从2003年(出生1599万人)开始,我国人口年出生人口数基本稳定在1600万人左右徘徊。2005年1617万人;2009年1615万人(人口出生比1987年的高峰期年减少938万人) 办学理念的变化:由“学校办在家门口”、“大学就是大家都来学”到“教育产业化”、“教育资源优化”;由“识字、扫盲”教育到“素质教育” 。 ——数据来源于网络资料 3.村域转型发展多样化、多极化格局产生的农村基础教育要求的多样化、差异化(超城市化)影响 农业型、工业型、市场型、旅游型等不同村域经济类型同时并存;巨富型、富裕型、小康型、温饱型、贫困型多极分化。 村集体可支配收入的高低是村域经济综合实力的反映。根据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消费水平,村集体可支配年收入(剔除征地补偿和转移支付收入)为零或低于5万元属于绝对贫困村、5-10万元属于相对贫困村、10-20万元属于基本温饱村、20-50万元属于温饱型村、50-100万元属于基本小康村,100-500万元属于全面小康村,500-1000万元的是富裕型村,1000万元以上的是巨富型村。 长三角好于全国,2007年末: ———浙江省村集体可支配收入(剔除土地征用补偿)低于5万元的占41.9%;5-10万元的占9.3%;10-20万元的占11.0%;20-50万元的占16%;50-100万元的占10.7%;100-500万元的占10%;500-1000万元的占0.8%;1000万元以上的占0.4%。 ——江苏省绝对贫困村约46.8%,相对贫困村约7.6%,10万元以上的村合计占26.8%。 ——上海市(2005)村集体可支配收入低于50万元的占29.5% ,50-100万元的村占19.1%,100-300万元的占30.7%,300-500万元的占9.1%,500万元以上的占11.6%。 (来源,王景新,2009) 4、村域集体经济收入不足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超强预期对基础教育产生的影响 按上述标准,2007年末,我们调查河北、黑龙江、浙江、云南、新疆五省(区)的9.46万个村中,村集体可支配收入低于1万元的占55.13%,1万—5万元的占12.78%,5—10万元的占10.40%。表明我国约67.91%的村还处在绝对贫困状态,10.4%的村相对贫困(王景新,2009)。发展农村基础教育的社区资本不足。 但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超强预期,要求农村基础教育首先解决公平和均衡发展问题,显然,需要首先解决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机制。 5、村域社会结构高度分化,所产生社区内部基础教育的公平和均衡问题 村域社会结构已由血缘、亲缘村落转型为业缘型村落,成为产业、专业市场和人口集聚的重要载体。 ——企业在村域扎堆,推动了乡村产业、专业市场和人口的集聚。这

文档评论(0)

docin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