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司马迁、王充、钟嵘文论.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曹丕、司馬遷、王充、鐘嶸文論 一、曹丕的文學思想 二、司馬遷文論選讀 三、王充的文學思想 四、鐘嶸《詩品》 一、曹丕與《典論·論文》 曹丕(187—226)是漢魏時期著名的詩人,同時也是一位重要的文學理論批評家。他撰寫的文論著作流傳於世的有兩篇,一篇是《與吳質書》,另一篇就是我們要學習的《典論·論文》。《典論》是曹丕精心撰寫的一部學術著作,一共20篇,《論文》是其中之一。後來《典論》一書失傳,《論文》這一篇幸虧被選入南朝時期的《昭明文選》而得以保存下來。這是一篇非常重要的文論著作,在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因為在它之前還沒有精心撰寫的嚴格意義上的文學理論專著(我們講過的先秦兩漢的一些文論都不是專門的文論文章),它是第一篇,是中國古代文論開始步入自覺期的一個標誌。 《典論·論文》中正式提出或者觸及了不少新鮮的重要的文論課題,我們要掌握的主要有: 1、“文章不朽”說 2、“文氣”說 3、“文體”說 1、“文章不朽”說 這是曹丕關於文章作品的意義和價值的觀點。他在《典論·論文》中說: “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是以古之作者,寄身於翰墨,見意於篇籍,不假良史之辭,不托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於後。” 當時以他們父子為核心,周圍團結了一大批詩文作家,形成了所謂的“鄴下文人集團”,曹丕在這篇《典論·論文》中所評論的“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除了孔融之外,都屬於這個集團。 2、“文氣”說 “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譬諸音樂,曲度雖均,節奏同檢,至於引氣不齊,巧拙有素,雖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這就是文論史上著名的“文氣”說。這個理論頗為新鮮,而且重要。 3、“文體”說 在《典論·論文》裏,曹丕還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文體分類及其各自特點的思想: “夫文本同而末異。蓋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備其體。” 這裏曹丕列舉出八種文章,分成四類,分析了它們各自的特徵,後世學界稱之為“四科八體”說。 “雅”、“理”、“實”、“麗 曹丕的文學觀 首先,在《典論·論文》中,曹丕通過比較分析研究了文學和其他著作的區別,研究了文體對風格的要求,從而第一次提出了文體論,其中說道:“夫文,本同而末異。蓋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備其體”。即是從根本上說,文章具有共通性,但因體裁不同又各有要求和特點。且看曹丕之前,先秦時代,文史哲相互夾雜,渾然一體,著眼點在“本”而不在“末”;兩漢時期,雖然儒家著作被排除在了文學之外,但也沒有系統性的提出文學的體裁和類別。把“本”,“末”結合起來提出文體論的這一創造性觀點的,就是曹丕。 曹丕的文學觀 第二,在《典論·論文》中,曹丕提出了“文氣說”:“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譬諸音樂,曲度雖均,節奏同檢;至於引氣不齊,巧抽有素,雖在父兄,不能以遺子弟”。 在此曹丕提出了以“氣”來論作家及其作品的觀點,在《典論·論文》中他就以“氣”來論建安七子:“王粲長於辭賦,徐幹時有齊氣,然察之匹也。如粲之《初征入《登樓》、《槐賦》、《征思》,于之《玄猿》、《漏卮》、《圓扇》、《橘賦》,雖張、蔡不過也。然于他文,未能稱是。琳、瑀之章表書記,今之俊也。應場和而不壯。劉楨壯而不密。孔融體氣高妙,有過人者,然不能持論,理不勝辭,至於(作“以至乎)”雜以嘲戲。及其[時有]所善,揚、班〔之〕儔也”。 曹丕所說的“氣”到底所指為何呢? 劉勰《文心雕龍·風骨》中說道:“夫 翟備色,而 百步,肌豐而力沉也;鷹隼乏采,而翰飛戾天,骨勁而氣猛也。文章才力,有似於此。若風骨之乏,則鷙集翰林;采乏風骨,則雉竄文囿。唯藻耀而高翔,固文筆之鳴鳳也”,這裏劉勰所提出的“風骨”其實就是對曹丕的“氣”的具體闡釋,紀均評道“氣即風骨,更無本末”。 司馬遷 司馬遷(約前145 -約前87),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人。西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 司馬遷的著作,除《史記》外,《漢書·藝文志》還著錄賦八篇,今僅存《悲士不遇賦》一篇和有名的《報任安書》。《報任安書》表白了他為了完成自己的著述而決心忍辱含垢的痛苦心情,是研究司馬遷生平思想的重要資料,也是一篇飽含感情的傑出散文。《悲士不遇賦》也是晚年的作品,抒發了作者受腐刑後和不甘於“沒世無聞”的憤激情緒。 (一)突出《離騷》“怨”的特點 司馬遷說:“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

文档评论(0)

神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03223011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