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2》中国古代哲学.ppt

  1. 1、本文档共8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学2》中国古代哲学.ppt

国学讲座 ——传统文化与智慧人生 传统文化与智慧人生 第二编 传统文化的灵魂——古代哲学与古人智慧 中国哲学在传统文化中起着主导作用。哲学凝聚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传统文化的灵魂。西方文化中宗教处于核心地位,而中国文化中,宗教的功能基本上由哲学承担。自古以来中国人对宇宙的看法,对人生的看法,生活的意义,价值信念即安身立命的根据,都是透过中国哲学加以反映、凝结和提升的。要深入了解和把握传统文化的精髓,则必须了解中国古代哲学。 第八章、中国哲学的思想资源和思想传统 中国古代哲学萌芽于殷周之际。西周初年的《尚书·洪范》提出五行学说,以金、木、水、火、土为构成世界最基本的事物。殷周时期有了原始的“阴阳”观念。《周易》以乾(天)、坤(地)、震(雷)、艮(山)、离(火)、坎(水)、兑(泽)、巽(风)八卦说明自然想象和社会关系。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哲学思想异常活跃,涌现岀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家,如老子、孔子、墨子、庄子、孟子、孙子、荀子、韩非子等,形成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阴阳家、兵家、农家等学派。在3000年中国哲学发展史上,有各种各样的思想资源和思想传统,成为我们民族精神文化的不同基因,至今仍产生着影响。而对中国哲学发展影响最大的有四大思想资源和思想传统:早期儒家、早期道家、中国佛学、宋明理学。 这四大传统共同特点是,它们的智慧都是人生智慧。中国哲学的智慧是从伟大精神人格中、从哲学家的实践行为中流露或显现出来的。中国哲学家透视现在,玄想未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把高尚的理想拿到现实世界来实现。 一、早期儒家 儒家最早代表人物有孔子、颜子、曾子、子思、孟子、荀子等。儒学经典被称为“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乐》失传后,称为“五经”)。早期儒家思想还可以通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后两篇为《礼记》中两篇文章,以上为“四书”)及《荀子》等来了解。 儒学的精神,首先是创造性的生命精神,是人对宇宙的一种根源感。《周易·系辞传》说:“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是说天地的根本性质是“生生不息”。《易传》认为,宇宙是一刚健的生命体,不停息地变化流行,人也应该仿效它而自强不息。人有了这种刚健自强、生生不息的主体精神,就能够开拓创新、穷通变易。人效法天地、德配天地、宏大天性,就是要发扬创造性的生命精神,全面发挥人的禀赋与潜能。所以《论语》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礼记》说:“唯天下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就是说,一旦人能充分地护持住自己的道德理性,人就能全面发挥其本性,并且尊重每一个人及每一物体的生存,使之“各遂其性”;这样就能回应天地的生命精神,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与天地鼎足而三,理性地并进而辅相天地。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人的生活意义,由此确立。早期儒家的“天道、地道、人道”思想,“天、地、人”三才的思想,都是讲创造生命精神贯注于天上、地下、人间;人可以与天地相协调、相鼎立,完成自己的生命理想;并以平等精神体察宇宙间一切存在的价值,完成其生命;最终通过“正德、利用、厚生”,“立德、立功、立言”在实际行动中实现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孔子哲学的基本观念是“仁”。“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仁者,人也”。其实,“仁”就是生命的相互感通,是天、地、人、物、我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滋养润泽。“仁”又是主体内在的意识,“为仁由己”“我欲仁,斯仁至矣”。内在的“仁”具有伟大崇高的道德价值。 “仁者爱人”,它是一种博大的同情心。有仁德的人会用爱心去对待人,既自爱,又爱人,既自尊,又尊人。 “仁”又是一种宽容的精神。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儒家的理想,是要把仁爱的精神,由爱自己的亲人推广到爱周围的人,爱所有的人,爱宇宙万物。这就是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仁者把自己和天地万物看成一体。儒家主张通过仁爱之心的推广,把人的精神提扬到超脱寻常的人与我、物与我之分别的“天人合一”之境。1993年9月在美国芝加哥,出席世界宗教大会的几千位宗教领袖或代表签署了《全球伦理宣言》,其中一条基本原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文明社会矛盾与冲突相当普遍的当今世界,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宽容诚恕之道,彼此尊重,加强沟通,理解与对话,是调节人与人、国家与国家、族群与族群、宗教与宗教之间关系的良方,也是克服人与自然对立所造成的生态危机的思路。 儒家精神是一种“极高明而道中庸”的精神,也就是伟大寓于平凡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